当前正值油菜收割时节,石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高陵镇的肖峰家庭农场组织开展的“油菜种子处理和减损收获技术试验项目”正式进入验收阶段,为全市油菜单产提升提供好技术支撑。
试验前期,项目专班针对油菜种子采取了迈舒平包衣处理、锐胜包衣处理、种肥同播处理等多种处理方式,系统评估不同方式对油菜生长及抗逆性的影响。
在收割环节,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,根据不同类别试验田的特点,分别采用传统一次性机收、催熟一次性机收、催枯一次性机收、人工收获及分段收获五种模式。专班人员现场对籽粒含水量、杂质率、实收产量等指标进行了即时检测,并以人工收获模式为对照,计算每个模式的机收损失率。
初步数据显示,分段收获模式的机损率最低,损失率为8.74%左右,相比传统一次性机收模式每亩地能多收约30公斤油菜籽,展现出较高的增产潜力和推广价值。分段收获模式是当油菜进入八成黄熟期,先采用人工或机械将油菜割倒,经过5天晾晒后,再利用捡拾脱粒机进行收获。此外,晾晒阶段油菜的角果皮依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,促使油菜籽达到完熟状态,进一步提升油菜籽的品质。
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以此次试验为契机,积极推广分段收获等高效减损模式,切实助力油菜增产丰收,为全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动力,推动油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。(记者:陈子阳;通讯员:李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