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梅雨季节到来,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。为防止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,5月24日至28日,石首市疾控中心在调关镇组织开展大青褶伞专项监测行动,全力保障群众饮食安全。
大青褶伞是我国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毒蘑菇,误食后会出现腹痛、腹泻等胃肠炎症状,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。该毒蘑菇中等大小至大型,菌盖白色,菌褶初期污白色后期呈青褐色,菌柄具明显菌环,干时有特殊香气。
监测期间,疾控专业人员对雨后树林、公园、菜地等易生长区域展开地毯式排查。在调关镇来家铺村发现疑似大青褶伞后,经现场鉴定确认,立即组织清理并开展科普宣传。工作人员通过现场讲解、张贴宣传挂图等方式,向群众普及毒蘑菇识别技巧和防范知识。
“这种蘑菇看起来普通,没想到毒性这么强。”村民张阿姨在听完讲解后表示。行动中,工作人员重点纠正了“颜色鲜艳才有毒”“高温烹煮能去毒”等常见误区,提醒群众切勿采食野生蘑菇。
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本次监测旨在掌握毒蘑菇生长分布情况,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。下一步将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和科普宣传,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群众防范意识,切实防范食品安全风险。
专家提醒,目前尚无简易方法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,建议群众做到不采摘、不购买、不食用野生蘑菇。如误食后出现中毒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保留样品供鉴定。(通讯员:王婧;编辑:袁俊峰;责编:段植兰;审核:后雨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