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首这所小学代表荆州登上世界舞台,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“县域方案”

近日,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举行。一部来自石首的专题片《数字桥梁,连接未来》惊艳亮相大会,并作为湖北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,在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展播。

这部专题片讲述了石首市文华小学通过深度融合数字技术,打破校园空间界限,构建“家、校、社”共育生态,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的故事。

大会现场,有专家评价:“这一案例展现了中国基层教育的创新活力,为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参考的‘县域方案’。”

文华小学为何能登上世界舞台?近日,笔者进行了实地探访。

5月20日上午,笔者跟随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走进文华小学人工智能室,眼前场景令人耳目一新。孩子们有的围坐学习AI技术,有的专注编写益智游戏程序,还有的操控无人机在教室盘旋。很难想象,这样的科技课堂竟会出现在一所县城小学的日常教学中。

上午10点半,在学校阶梯教室,一场阅读活动正同步“云端”。二年级学生小宸(化名)正在表演课本剧《草船借箭》,小宸妈妈则在直播间实时互动。“以前只能听老师转述孩子在校情况,现在打开直播间就能看到孩子,还能点赞评论,特别直观。”小宸妈妈说。

“我们搭建的不是简单的直播平台,而是破除时空壁垒的教育共同体。”文华小学副校长伍燕介绍,学校通过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,正逐步构建“家、校、社”三维联动的教育生态。

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兼顾效果与成本?

文华小学通过对钉钉平台的深度二次开发,仅投入传统方案10%的成本,就构建起功能完善的家校互动系统,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。

学校还将数字化与文化传承结合,开发出楚文化数字课程包和3D编钟体验模块。“学生通过VR设备就能‘触摸’楚文化,这样的课程既丰富了教学内容,还获得了版权认证。”文华小学党总支书记李天祥说。

借助“5G+VR”技术,文华小学打破地域限制,与大城市名校开展跨区域同步课堂,让石首学生也能享受一线城市优质教育资源。“这种模式不是靠硬件堆砌,而是通过场景重构链接资源。”湖北省教育信息化专家陈明评价。

从“黑板+粉笔”到“AI+VR”,从“家校断联”到“云端共生”,文华小学正用一场“低成本、可复制”的数字化转型,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“石首方案”。(记者:车荣华;通讯员:卢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