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石首长江大桥,便是江北。三镇卧于石首襟怀,油菜花染金十里阡陌,似长江遗落的一枚温润玉玦。
3月24日,横沟市镇石首牧原项目部,郭福康正在紧张地忙碌着。
这个生于调关镇武显庙村的95后青年不会想到,他所走过的返乡之路,正叠印着长江故道千年洄游之鱼的轨迹。
2020年,物联网专业毕业的郭福康,像逐浪的江鸥,和许多年轻人一样,选择南下珠三角,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里,追寻着自己的方向。
父亲总说,江鸥再能飞,总惦着滩涂上的巢。
时代的潮水,在2020年前后悄然转向。石首市人社局的统计曲线图上,返乡就业人数如长江春汛般节节攀升。
2022年“春风行动”招聘会上,石首牧原等数十家企业精心捧出的岗位,让郭福康的行李箱,第一次停在了长江大堤内侧。
郭福康说,很多在深圳的夜晚,他常梦见家乡的油菜花田。那些被时光之手画出的金色波浪,与他在物联网系统里构建的数字模型惊人相似。而真正叩响归程的,是2021年秋视频电话里父亲的白发:“市里有好政策,你张叔家的伢子都回来搞电商了。”
2022年4月,郭福康正式入职石首牧原。
石首牧原,牧原食品之控股子公司,成立于2017年6月。通过领先的技术与设备构建现代化养殖体系,推动养猪产业智能升级,致力于实现万物智联。目前,石首牧原在小河口、大垸、新厂、横沟市等乡镇均有场区,在职员工达1000余人。
石首市人社局打造的返乡就业创业生态圈正在显效。当郭福康走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时,工作人员在就业地图上画出三个同心圆:15分钟就业服务圈覆盖所有乡镇,100家重点企业搭建返乡人才绿色通道,10余项补贴政策编织成兜底网络。
他返乡就业的殷殷之情与物联网等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,恰巧嵌入了牧原智能养殖万物智联的齿轮。
入职伊始,郭福康稍显忐忑,毕竟大城市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。但真正投入工作后,他才发现,这是一场温暖且充满希望的回归。
郭福康身兼数职,干劲十足。他说,在石首牧原的日子里,工作氛围融洽,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,这是在大城市快节奏生活中难以体会到的温暖。
工作之余,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。周末,可以回家陪父母吃一顿饭,听他们讲家长里短;或者,和儿时的伙伴相约到田间地头散步,分享生活的点滴。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却让他感觉到久违的充实与丰盈。
如今,他已成为石首牧原综合管理岗某板块负责人,月薪1.2万的背后,是企业良性发展释放的产业红利,也是他与企业同生共荣的写照。
春分那天,郭福康收到市人社局寄来的“返乡人才礼包”。除却政策汇编,还有一枚雁形书签,上面刻着“江声不改故园心”的字样。他把它夹在案头常看的一本书的扉页上,就像当年母亲把芦苇叶别在他离乡的衣襟上。
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。郭福康说,回石首工作的3年里,很多时候,基本上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。在这里,他不再是过客,而是家乡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。
关于未来,他说,先专注地做好当下,剩下的交给时间。
长江在石首拐出九曲回肠,新时代的洄游故事正在江汉平原上演。
从深圳写字楼里带回的物联网代码,经过人社政策的编译,最终在故乡土地生长出智慧农业的根系。
当石首牧原的向阳而生与郭福康们在石首的大地上形成奇妙的共振,一个关于归巢与远航的辩证法,在长江的涛声里,便有了新的注解。(通讯员:张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