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陶缸与新原酒

由石首枫林酒业联合石首市作家协会、石首市融媒体中心、石首市弘道文化有限公司举办的“大美绣林,传承千年”“绣林酒陶藏杯”征文活动评选结果揭晓。以下为征文选登,一起来欣赏。



古陶缸与新原酒

作者:张红

1

黄褐色的陶缸,约一人高,缸体外平整光滑,釉色明亮,一律大圆肚小圆口,口上密密实实封紧了,覆扎着鲜红的绸布,绸布上落了些尘灰,显得有些古旧厚重,显然陶缸已经封存一些年头了。

这是石首枫林酒业的一座酒库,一排又一排硕大的陶缸,整整齐齐排列在地上,向幽深处逶迤而去,无边无际,仿若深山里的巨大洞窟,寂静而渺远。

缸里封存的是美酒,绣林的酒,这种美好的液体正静静地躺在缸里进行某种不可知的神奇变化:土陶、密闭的空间、时间、沉淀,缺一不可。

一刹那,我似乎从二十一世纪辉煌灿烂的科技时代,一座现代化的酿酒工厂里,穿越到了远古洪荒之地,古老的陶缸上,身着天衣的精灵女神在上面轻盈飞舞,鼓乐隐隐,酒,这种经天地人神共同制造的尤物正散发它悠远神秘的清香,在古今的时空中飘散。

2

陶缸,是古老的,酒,也是古老的,是远古先民智慧的产物。

据说,土陶最初出现的时间已不可考,不过有足够的证据表明,新石器时代,陶器已经大量应用到了先民的日常生活中,那可是两万多年前啊。

陶的制作材料是黏土。我小心猜测,最初,先民们用手将黏土捏制成一定的形状,令它干燥,最后放在熊熊燃烧的篝火里烧,火的温度很快达到950°C以上,烈火尽情地舔舐它们,铸造它们,柔软的土在火的洗礼中,蜕变为粗糙的、不透明的褐色器物。它们真的结实耐用啊!可以盛装、贮存各种食粮,尤其是液体,比如水,比如酒!

我大胆揣想,是不是有了土陶,才有了酒酿,或者,先民们酿出了美酒,需要存贮,才应运而生烧制出了大量的陶缸。

而古时候,用手工的,除了土陶的烧制,还有美酒的酿造。

你看那些散落在乡村的小槽坊,一槽成功的酒作,主要得力于酿酒师傅的经验。选择什么样的谷物,用什么样的水浸泡,何时将水沥干,蒸煮的粮食软烂到什么程度,然后进行摊凉,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可以上曲,酒曲又是师傅秘制,之后扩大培养,入池发酵,发酵好后原粮出池,进行蒸馏,蒸馏出来的液体就是原酒!

十几道工序啊!从谷物到原酒,从原酒到储藏老熟,古法酿造的每一步,都靠酒酿师傅眼的观察、鼻的嗅探和手的触摸,靠他日积月累的丰富感觉与帮工的紧密协作,一点都马虎不得,稍微一出错,或影响酒的成色,或功亏一篑。

即便是近到明清、民国时代,在石首绣林古镇,酿酒业繁盛之地,槽坊众多,酒坊林立,绣林玉液名扬长江上下的各个城市,酿酒术也大约如此。

所以,那透瓶香的每一滴酒,都来之不易,它包含着天降的雨露、地生的五谷、人力的辛勤、神秘的反应、时间的成全。它清澈如水,醇香如蜜,热情似火,是高贵而美丽的精灵,令人忘忧烦,结新朋,叙旧谊,发诗兴,长豪情……

如此一来,它又不完全是酒了,它融入汉民族的文化血脉里,与小桥流水、杏花春雨相伴,在古道西风、东篱黄昏中流连,赏江上明月、惜红颜当垆、唱边塞白雪,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生活的一部分。

你看那美景: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你饮那美酒:酒香千里春无价,醉买十杯梦亦香。

3

当我在陶缸酒库的恍惚中回过神来,才猛然察觉,这里有6900口陶缸,每口贮酒2000斤,绝对不是手工时代的大制作!枫林酒业是一家大型的现代化的酿酒工厂。

缸,还是那古老的陶缸,酒,却是微生物数控酿造技术流水线上产出的新原酒,

这好像与我记忆中小家碧玉式的酿酒坊有很大的区别,它打破了我对美酒的来历的诗情画意的想象,它应当是轻盈的、轻松的、小资的、唯美的,一如它的成品所展现的那样:无论何时何地,它一出现,即焕然生色。

当我看到粗大的不锈钢运酒管道横贯厂区,当我置身于酿造车间高大的厂房,高耸的林立的钢铁机器正在忙碌地选粮、运粮、蒸馏,有节奏地发出单调的轰鸣声,发酵间里,6000部槽车在同时发酵……掠过一眼望不到边的雾蒙蒙的蒸汽,我怀疑自己走入了一部生动的科幻大片中。

你不得不承认,古人酿酒是创造,几千年后,科学昌明的今天,微生物数控酿酒技术也是一种创造,这些机器流水线的背后,是大量的科研人员和工作人员,他们深入了解古人传承下来的酒,更了解自己手中的现代技术,将它们合二为一,更快更好地酿出更美的酒。

在我看来,枫林酒业的现代化酿酒技术,简而言之,一个是“仿”,一个是“控”。古法酿酒中师傅把握的那个“度”,温度、湿度、蒸熟度等等,科研工作者们设定指令,用数字将它们自动控制到最佳状态,这样就将人工判断的失误减少到几近于无。浸泡、蒸煮、摊粮、加曲,这些劳动密集性工序,则采用立体物流设计,降低工人的劳动程度,提高了生产效率,又保证了加曲的均匀,保证了原粮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卫生。

“发酵间模拟桂花盛开时的环境条件,20°C - 25°C,全年恒温发酵。”

看到这里,令人会心一笑。科技之力、科学之美原来就在这里,它不是高深莫测,高不可攀的。它不是摒弃传统酿酒工艺,而是将它的整个过程全面优化,使大工业化的生产成为可能。这样,量产的健康的美酒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,而物美价廉,进入千家万户中,在普通人的餐桌上清香四溢。

4

在无数种超大容器可以替代的今天,数控流水线上新出的原酒执着地与古老的陶缸相遇了,它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,是返璞归真,是必须,将奏出美妙的旋律,只见枫林酒业用文学般的语言解说道:

“陶缸的缸壁存在许多毛细微孔,酒体可以通过这些微孔进行‘呼吸’,将杂味排出,氧气也可以通过微孔进入酒中,促使酒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使酒体逐渐脱新,老熟。

此外,陶土中所含的钙、铁、镍等金属氧化物是加速氧化反应的催化剂,粗糙不平的陶缸表面又极大地增加这些氧化物与酒体的接触面积,从而加速酒体老熟的反应。”

通俗易懂,简单明了。这是陶缸与原酒的相遇,也是新新科技同传统技术的融合提升。由数控技术酿出来的原酒,经过层层精细筛选,贮进陶缸,在岁月里静静陈化,直到它清香纯粹,晶莹透亮,才是它出窖的那一天。

也就是说,一粒物华天宝的青稞粮,成为一滴绣林玉液的酒,来到你的唇边,至少要走六年,甚至八年,十年,更长的时间。

酒,就这样融合传统,打通古今,成为文化的传承。

饮这一杯酒,饮的是美,是诗,饮的是古往今来的智慧结晶,饮的是对创造的礼赞,对自然的敬畏,对美好幸福生活永无止境的追求。

“ 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