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团御寒冬 燃势启新程

困境之中,如何破局?2月8日,石首市建筑防水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会召开,300多名防水人齐聚石首,共商防水产业发展大计。

一江两岸,90.3公里长江岸线贯穿而过;石首傍水而坐,境内沟渠湖泊星罗棋布。

长期在水文化的滋养下,石首人懂得如何用水,更懂得如何防水。早在2006年,石首便有“中国建筑防水之乡”的美誉。

回溯上世纪80年代,石首防水人筚路蓝缕,从几口大铁锅、简单的油膏生产起步,四十载风雨兼程,推动防水产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、从大到强。

时至今日,100余家石首人创办的防水企业遍布大江南北,卓宝、永佳、常林、首云等知名品牌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。石首市防水材料及配套产品生产企业达19家,拥有省级建筑防水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,成功跻身全省承接防水产业转移示范区。“石首防水工”获评湖北十大劳务品牌。

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,十万防水大军艰苦创业,聚沙成塔,为石首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,也带动了无数石首人发家致富。

石首防水有着辉煌的历史,但也不得不承认,当前正身处困局。中国防水协会秘书长朱冬青直言,房地产市场震荡,让建筑防水行业遇到了40年来最大的挑战。卓宝集团总裁徐小波同样表示,当前行业内卷严重,价格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,利润空间大幅萎缩,防水产业亟需转型升级。

朱冬青等分析认为,虽然当前防水行业受到了巨大冲击,但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,基础设施建设、城市更新及水利工程等领域对防水的需求量稳步增长。同时,保障房、政府工程、商业建筑、工业建筑等非房建筑规模甚至超过了房地产新建面积,这些项目对防水要求较高,石首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庞大的人才队伍,完全有能力在这个赛道大展拳脚。

我国目前有超过10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,大量房屋已进入修缮周期,无论是城市更新、老旧小区改造,还是农村房屋修缮,庞大的建筑修缮市场,在后房地产时代为防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。朱冬青认为,只要选对了赛道,防水产业依然是一个朝阳产业。

“越是在压力面前,我们越是要有信心,坦然地面对当前的困难。”卓宝集团董事长邹先华介绍,目前卓宝集团正积极寻求转型,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传播力,提升品牌价值,带动零售业务增长。同时,立足新材料领域,积极开拓外墙一体化装饰市场,并有信心在该市场做到行业第一。

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驱动,石首培育了众多防水企业家,是防水行业人才的汇聚之地,这也是石首防水人面对行业寒冬的底气。与会人员认为,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,保持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与传承,依靠科技创新,推动材料更新换代与数字技术化应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要素,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,而在这方面,石首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。

越是困难,石首防水人越是要团结起来,共同抱薪,抵御行业面临的风雪。“石首市委、市政府的鼎力支持,让我们在危机中看到了转机。”湖北特布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绍忠说,企业迁回石首时,市委、市政府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。当前,石首发展势头强劲,拥有全国独有的建筑防水发展氛围,返乡创业恰逢其时。

石首市委、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、关心关爱企业高质量发展,不遗余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供应保障、专业信贷支持和用工支持,以巨大的优惠政策,让石首真正成为产业和人才落户的福地。“2025年,将继续秉承链式思维,大力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,不断壮大产业集群规模,整体提升行业竞争力,让‘石首防水’这张名片更加亮丽夺目。”市委、市政府的承诺给参会的300多名防水人打上了一剂强心针。

如今的石首,正致力“打造门户、建设示范、抢占先机”,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凝心聚力、担当作为。近年来,随着仙鹤、锅圈、光大、正峰等重大项目接续落地,港口建设等重大瓶颈相继突破,铁路经济、航空经济、港口经济方兴未艾,以防水产业园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主导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,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、其兴可待,已经成为石首防水人创新创造的沃土。

“以石首为起点,走向中国,通往世界,让石首防水成为中国的‘西卡’。”大江两岸,回荡着石首防水人的铮铮豪言。(记者:陈卓)